中小企业上线零代码平台不成功原因浅析

 

· 管理心得

中小企业上线零代码平台不成功原因浅析

2022年以来,已经遇到多家企业,购买零代码平台,计划自己“拖、拉、拽”,“搭积木”的方式设计自己的业务流程系统,购买试了几个月后,不了了之。

总的来说,这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动,但没有找到有效途径,算是交了“学费”。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有效推进数字化还是值得深究。

对于大型企业或企业组织架构完备的企业,数字化的推进可能由IT信息部门或者新设的数字化部门来验证推进,而对于大部分没有专职信息化/数字化部门的企业来说,如何推进呢?从2016年国内零代码/低代码平台概念开始出现到现在广为人知,几乎所有平台厂商都在着重强调可以用零代码平台采用“拖、拉、拽”,“搭积木”的方式来快速搭建企业自家的各类业务系统,不用再求助于信息化部门或其他供应商,都可自家设计搭建。这种宣导内容,给好多中小微企业以错误的导向,认为此事很简单。

仔细探究原因:

1、听信媒体、平台厂商宣传,认为只要指定一个人“拖、拉、拽”,“搭积木”,就可把自家的业务流程定制搭建出来。忽视了开发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需要多个角色协同,比如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程序开发人员、系统测试人员、业务部门专家等等,而零代码平台只是把程序开发人员的工作在底层预先完成了(因此零代码平台让企业开发、优化系统流程的灵活度和速度大大提高),但是并不意味着随便找个员工“拖、拉、拽”,“搭积木”就可以快速设计一个业务系统。若缺少整体的原型框架搭建能力、业务需求和逻辑不清楚以及平台功能的不熟悉,要设计搭建良好的业务系统流程还是不好实现的。

2、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一人多岗的实际情况,做不到分工明确精细,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员工本身的工作范围涉及到工序层面时,界限模糊且常有变动。因此,无法有效的使用零代码平台提供的应用模板或者其他标准的流程系统。比如不少中小企业虽有近千种物料,但可能没有专门的仓库管理员,仓管是由其他人员兼职的,若按标准的仓库管理流程就很难实现,要不就是对现有人员工作造成羁绊,要不就是招聘一个新的仓管员角色,显然对于企业来说,这都不是最佳选择。

中小企业要成功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需要重新认识:

1)抛弃数字化就是购买一个零代码软件系统,让员工“拖、拉、拽”就能真正使用的观念。

首先要考量企业内部是否有这样的员工:

A)有时间,

B)对于业务逻辑熟悉,

C)有一定的系统逻辑框架建模能力 ,若没有这样的员工,建议还是委托给专门的服务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2)大部分中小企业随时都面临着“找订单或者有了订单按时交付”的压力,所以对企业数字化,实际面临着“梦想大、困难多、人手少、没有钱”的窘迫局面。

3)“梦想大”是企业老板已经看到企业数字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既然零代码“拖拉拽”上线,那就希望一下子把企业的ERP、MES、CRM、OA、财务等所有流程环节都设计上线,方向是对的,就是急燥了点,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按照电视小品里的打贫话就是“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4)“困难多”是不仅业务管理流程没有有效梳理过,并且还存在变动不确定性,而且不会设置专门的数字化人员岗位来专职企业数字化;

5)“人手少”是因为大部分业务场景都是一人多岗,比如采购可能兼着仓库的部分工作,财务兼着人事的部分工作,生产主管可能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质量检查一肩挑;

6)“没有钱”是中小企业本来就存在着资金紧张、融资难的情况,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因此很容易听信只要购买一个零代码平台,自己“拖拉拽”一下,企业就可开始运行数字化流程了。

建议回归正常的市场业务规则:

1)方向上可高屋建瓴,落地执行时先找到1-3个当前最重要的场景,循序渐进,而非全盘流程系统一次性上线。

2)其次若没有专门的人员,则还是委托专门的此类服务商更为稳妥。